开栏的话
国家之魂,文以化之,文以铸之。
北京历史悠久,文脉悠长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,这座大城文化资源丰富,文化产业蓬勃,文化氛围浓厚。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、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、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、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,不断焕发生机活力,是中华文明连续性、创新性、统一性、包容性、和平性的有力见证。
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一程,文化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。新征程上,锚定总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。北京作为首都,必须坚定文化自信,焕发文化自觉,走在前、作表率,奋力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区,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,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首都力量。
即日起,北京日报将推出“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”专栏,派出多路记者围绕“感受古都文化魅力”“解码文化新质生产力”“打卡首都文化金名片”三大主题,深入城市发展的多元场景,全面展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丰硕成果,与您分享文化北京的首都风范、古都风韵、时代风貌,领略时代发展的气象万千。敬请关注。
正在建设中的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。 北京日报记者 武亦彬摄
大运河畔,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内,一座形如玉璋的博物馆正在加紧筹备。覆土之上,博物馆造型别致,犹如掀开“历史之眼”;覆土之下,2000年前的汉代古城遗迹被原址保护,成为展厅的一部分。
明年,一馆一园将面向公众开放。大运河文化带再添明珠。
博物馆“向下生长”
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南角,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初现芳容,仿城墙砖形式的立面幕墙,古韵悠悠。不同于常见的博物馆,这座博物馆看上去有点“矮”,是“向下生长”的——仅有地上二层的一字展廊立于覆土景观之上,大部分功能区位于地下。
“博物馆的造型参照了古代礼器玉璋,寓意历史的延续。”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,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王维珂介绍,路县故城遗址是2016年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。2017年,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,在沉睡的汉代古城上建一座遗址公园,并配套设立博物馆。
博物馆内,处处体现“延续历史”的理念。博物馆一层,东西贯通的连廊一侧,打开了几扇门。门内,是一片“土坑”——近2000平方米的原址保护区域内,三口古井、一座窑址作为“展品”,被悉心保护。
王维珂说,这里将作为遗址展厅开放,观众可以近距离俯瞰古井、窑址,感受真实的考古发掘现场。
除了遗址展厅,路县故城遗址近年来出土的文物将在基本陈列中悉数亮相。2万余平方米的建筑空间还涵盖了藏品库区、藏品技术区、教育与公众服务区等区域。
考古实现多个“首次”
8年来,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古城的探索一直在持续。
“路县故城城址近似方形,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,目前,我们已基本摸清了城址的形制、规模和功能。”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通州考古工作站,保存着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千余件陶器、铜器、玉石器等,该院研究馆员孙勐介绍,路县故城遗址首次集中发掘出土大量带有战国、西汉时期陶文的各类器物,是北京地区出土陶文器物最多的遗址。
一系列考古成果实现多个“首次”。
“路县故城城郊遗址区内,我们已清理出150余口两汉时期水井,这是北京地区首次考古发掘并记录的汉代井群。”孙勐解读,路县故城的水井类型丰富,包括木构井、陶井圈井、瓦片井、砖木混构井等。其中,木构井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的汉代实用木构建筑遗物,对于汉代考古与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,方形、七边形木构井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同类型遗存中规模最大的。
考古工作者还在路县故城城郊遗址区的东南部发现了一处制陶遗址。“陶窑、水井与房址;冶铁炉、水井与灰坑等遗迹的共时存在、空间分布和功能组合与互补,为了解、复原路县故城遗址的制陶、冶铸等手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料。”孙勐说,这些新发现首次明确了北京地区汉代城市手工业遗存的遗迹组合,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大规模发现两汉时期手工业遗存。
今后,这些古城往事都将融入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的展示空间,为观众解开汉代人的“生活密码”。
遗址公园再现古城格局
站在博物馆二层的文化长廊,透过玻璃幕墙向北望,绿荫环抱间,路县故城遗址与公园融为一体;向南望,有“新千年之城”美誉的城市副中心拔节生长,观众可感受“一眼千年”。
漫步公园,观众能直接“触摸”历史。一段土黄色的楔形古“城墙”内,汉代古城格局复原。
“我们正在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遗址公园,根据考古发现,复原古城的城市风貌和园林景观。”北京市绿地养护管理事务中心工程管理科副科长刘杰介绍,遗址公园以“先保护后发掘、边考古边展示”的公众考古理念开展三期建设,总体保护范围共113公顷,“目前,遗址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已完成80%,预计今年底具备开园条件。三期建设将根据市考古研究院的考古计划,待建设范围腾退完成后开始实施。”
遗址公园内,园林绿化部门和文物部门合作,共同保护路县故城遗址——在城内,结合考古勘探结果,再现汉代古城路网系统,利用生态种植再现古城格局;在城墙遗址,覆土3至3.5米,形成古城轮廓,建设环城墙的慢行系统;在城外,依托地形形成绿岛,通过增加乔木的种植,形成绿色生态的遗址公园氛围。
“我们还将结合考古挖掘的文物和相关文献,提取元素,利用景观手法展现汉代古城格局和百姓文化生活。”刘杰说,今后,随着遗址公园开放,公众也可以走进考古现场,全过程参与体验考古活动。未来,公园和博物馆将“馆园一体”管理,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