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2日,“瓣瓣同心 心相连”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聚焦石家庄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。
为了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“中国药”,多家企业在北京、石家庄间奏响“双向奔赴”的协同曲。
“我们瞄准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开大学等京津‘双一流’高校,招录具有医药学专业及相关背景的优秀人才。近两年来,从京津引入石药集团的高端人才、目前仍在科研创新和生产管理一线的大约有600人。”石药集团党委书记张永太说。
中国本土企业首个获得美国fda完全批准的创新药——玄宁,中国首个自主研发、获得紧急授权使用的新冠疫苗——mrna新冠疫苗产品,在全球开展临床试验的17个创新药……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有来自京津高端人才的身影。
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,如何更好地让京津冀丰富的人才资源转化成企业创新活力?石药集团几年前在北京设立了研究基地,包括30多位博士在内的200多名高端科研人员投入尖端药品研发。
“两周多前,我们一款溶栓创新药明复乐的脑梗适应症获批,就是基于我们和北京天坛医院合作进行的临床试验成果。这项成果还发布在世界顶级的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上。现在我们正在扩建北京的研发基地,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优质的研发条件。”张永太说。
在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中,有一家名为“北京铭研”的企业引起关注。这家企业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,是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,去年落户园区并启动高端小分子药生产基地建设。
“为了寻找合适的生产基地,我们曾在国内50多个城市比较、选择,最终确定了石家庄,就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。”北京铭研医药研究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何小炳说。
在何小炳看来,石家庄被称为“华北药都”,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条、优质的营商环境,同时还积累了众多专业人才。“这些条件别的地方也有具备的,这里最为独特的是离北京近,高铁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,非常方便。”何小炳说。
何小炳介绍,北京铭研致力于创新药研发,在一些制药领域可以做到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的1/15~1/20,在一些“卡脖子”技术上实现突破,而这些惠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药物研发成果最终会在石家庄转化。
按照北京铭研的安排,石家庄生产基地建成后,公司将采取“双中心”的发展思路——北京为研发中心、石家庄为生产中心,其中北京与石家庄的人员比例为二比一。
“生产基地建设中,我越来越发现石家庄的优势,现在设定了一个‘小目标’,即让北京和石家庄的人员比例颠倒过来,即北京占一,石家庄占二。”何小炳说。